剧本app下载
剧本公众号
登录 / 注册
总首页 交易大厅 定制剧本 编剧加盟 编剧评级 编剧招募 编剧库 剧本推荐 热门剧本 置顶剧本 会员中心 投稿指南
电视剧本首页 喜剧电视剧本 偶像电视剧本 农村电视剧本 都市电视剧本 古装电视剧本 武侠电视剧本 科幻电视剧本 神话电视剧本 儿童电视剧本 历史电视剧本 军旅电视剧本 警匪电视剧本 悬疑电视剧本 恐怖电视剧本 其它电视剧本
当前位置: 原创剧本网 > 电视剧本 > 农村电视剧本 > 32集电视剧《布衣皇帝明玉珍传奇》
授权级别: 普通授权与委托
投稿日期: 2024-07-11
修改日期: 2024-07-11
会员: 剧本专家
关注
阅读数量: 3034 次
剧本长度: 1300分钟
剧本价格: 0.00元
作者名字: 石中才
作者电话:
查看联系电话
作者邮箱:
查看联系邮箱
编剧级别: 一级编剧 一级编剧
32集电视剧《布衣皇帝明玉珍传奇》

剧中主要人物简介

明玉珍——元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大夏王国皇帝。生性耿直,急公好义,智勇双全,在红巾军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金枝——美丽端庄,心地善良。明玉珍之妻,大夏王国皇后。

万胜——武艺高强,气节坚定,明玉珍得力干将。

戴寿——足智多谋,起义军军师,大夏王朝丞相。

张文炳——刚毅、勇敢,明玉珍的部将。

夜眼陈——明玉珍的部将,有夜视特异功能。

张氏兄弟——坚毅、果敢,明玉珍的部将。

吴友仁——有勇有谋,明玉珍的部将。

邹兴——明玉珍的部将,独臂将军。

刘桢——大夏王朝丞相。

明升——明玉珍之子,大夏国幼主,朱元璋灭夏国后授明升“归义侯”。 后流放至高丽王都(今韩国开城)。

徐寿辉——宽厚仁慈,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

完者都——元军统帅,忠烈之士,宁死不降,慷慨悲凉。

陈友谅——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军领袖,中国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

哈多——元军将领,勇而无谋,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

尹都——元军总兵,性格温柔,知文识礼。

尹进——总兵尹都的女儿,活泼天真,却对“爱”过于偏执。

钻子——元军小头目,粗鲁无节之人。

1 集   古道侠士

1、清晨/外

阳春三月,风光如画,巍巍的青林山白云飘绕,潺潺的玉沙河碧水荡漾。

青林山下,一条长长的古驿道,延伸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江汉平原。

字幕: 公元一千三百五十年(元朝至正十年)五月初一。

镜头推进的画面早上火球般的太阳悄然跃出地平线,只见远处驿道上一团烟尘席卷而上,浑黄的灰尘腾腾翻涌,拖曳数里,五个裸胸露乳的蒙古族官兵野蛮吼叫着,驱赶着坐骑狂奔而来,散开的衣摆如凶猛猎食的秃雕的翅膀扇动着。在他们前面数十丈远,是一个骑着枣红马、一身农夫打扮的年轻后生。这后生显然受了不轻的刀伤,苍白的额头上,流淌着鲜红的血。枣红马怒张着长鬃,四蹄翻滚如同四只鼓槌,“得得”地敲打着颤抖的古驿道

军官兵穷追不舍,一个个狂野亢奋。领头的那个蒙古壮汉圆乎乎的脸上,滚动着好似醉酒后的酣畅大汗,猫头鹰般的眼睛迸射出凶残的光焰。他无疑是个熟练的骑手,身子略微前倾,随着奔马的起伏前后晃动,潇洒自若。内夹的双膝不时地使一下力或用脚蹬撞击一下马腹,催促着战马的速度。后面的四匹白马,四蹄有节奏地一致腾起跃动着,远远地望去,只见前骑不见后尾,瞬间给人一种凝滞的感觉。

2、随州平林  日/外  长长的黄尘涌进了平林古镇,一时街道震颤。只见货摊坍塌,游客们惊慌失措,大喊大叫。散乱的水果、布匹被战马撕扯、踏烂,官兵们飞舞着扑刀,左砍右挑。集市上临时扯起来的蓬布变成缕缕碎片。北城门楼不远处,一个拎着菜篮的农家妇女被突驰而来的马队吓呆了,当她突然醒悟扑面而来的是一场灾难时,官兵好象饿狼见到羔羊,吐出一声声“咕咕”地嚎叫,催马直冲过去。飞舞的大刀一挑,竹篮从农家妇女手里飞起,落下来砸在她的头上。农家妇女惨叫一声,鲜血从额头边流了下来……

逃在前面的年轻后生频频回头,落满灰尘的脸被汗水肆意涂画,额上那条显眼的刀痕血痂迸裂了,张露出红粉粉的肉口子,扎着发髻的丝带在背后飘拉得更长,好似一柄闪烁的长剑,在风中嘶嘶发响。

枣红马如一团燃烧的火焰般在骄阳下滚动,粗大的鼻孔急促地吸动着,脚步明显地越来越慢了。

官兵似乎已经嗅到猎物疲倦后精力耗尽的信息。这些在漠漠大草原上驰骋惯了的匈奴后代,干脆收起得意的弓箭,一任野性张扬。风在耳边猎猎掠过,两旁的青山退闪如梭,他们仿佛又回到了广袤的鄂尔多斯草原,带着猎狗、鹰隼围追奔突的野兔,骨子眼里沸腾着即将获取猎物的痛快感。

枣红马的脚步渐渐变得沉重起来。年轻后生明显感到马的心脏在作最后冲刺式的跳动。在他眼里,不断展现着家乡江汉平原上那无际的湖泊和浩瀚的长江,被元军铁骑肆意践踏的村庄以及人们揭竿而起的反抗情景……。只见枣红马奋力一跃,伴随最后一声悲怆嘶叫,一滴无奈的混浊泪水滚出眼眶,轰然倒下砸起一片灰尘。

官兵嗷嗷吼叫着,他们眼里已幻现出被追捕者粉碎的头颅、离断的四肢以及血淋淋的内脏哗啦啦迸出的景象……

3、青林山上  日/外    此时,正在青林山练兵场上练习骑射、操舞刀枪的十几个青年后生忽然都停止了动作。他们竖耳瞪眼、居高临下地审视着山下发生的一幕幕画面。官兵横暴地践踏平林集镇、狠命追杀年轻壮士的情景,他们皆一目了然。个个气愤填膺,急躁不安的青年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在锁眉沉思的屯长明玉珍身上。

特写镜头:明玉珍站立在一块峭石上。耀眼的日光下,山风吹拂着他的袍裾,仿佛一只跃跃欲飞的雄鹰。他身高八尺有余,前额饱满、目有双瞳。两道长长的箭眉透出飒飒英气。

这是一张表情复杂的面孔:刚强中掺杂着忧郁,豪放中掺杂着谨慎,火辣中有几丝压抑,严峻中有几丝无可奈何……

“大哥,杀下去,踹了他狗曰的!”虎头虎脑的明二,竖起浓眉,首先嚷叫了起来。

“对,冲下去,杀他个人仰马翻!”抡起一对大锤,名叫吴友仁的后生催促道。

“快!救人要紧,不能让那穷兄弟白白送死!”双手扬起双鞭,名叫张文柄的后生更是心急火燎。

“走吧!冲下山去!”众后生齐声吼叫。

明玉珍手掌一劈,作了一个“制止”的动作。他紧皱眉头说道:“我们若直接救人必同元朝官兵发生冲突。一旦受之以柄,惹起蒙古贵族恼怒,定会派大兵前来报复,岂不招来杀身之祸?又怎能保证我平林百姓之安宁?”

“大哥,我们总不能见死不救啊!”那个叫吴友仁的后生猛力踢起一块山石,气鼓鼓地在寻找发泄对象。

明玉珍劈手折断一段松枝,双臂用力,松枝被折成两段,又合二为一,再折成两段,随着“咔嚓咔嚓”的声响,他的思索在不断翻滚着……最后,他把折成碎末的松枝狠劲抛起,说道:“既要解他人之危,又不让官兵抓到把柄,只有借助这一群牧马了!”言毕,他束紧腰带,翻身上马,扬鞭一击,枣红马狂啸一声,纵起四蹄卷下山岗。众后生兴奋得吹了几个呼哨,击马直赶。

山下,一块青青的草地上,放牧着六、七十匹或白或青或黑或红的马群。明玉珍带着众兄弟纵辔急驰而来,一阵霹雳般的响鞭迎头泼洒,猝不及防的马群被扰得惊慌失措,形成一股暴发的山洪一般,咆哮着,向骑着白马的官兵狂潮般地卷去……

那正准备施暴的官兵,立即被这仿佛从天而降、挟风持电、狂泻而来的马群冲撞得仰翻在地。正当他们在浓浓的黄尘中发呆的时候,众后生早已把那位受伤的年轻壮士救走。……良久,受伤的官兵一个个瞪着血红的眼睛,一跛一拐地恨恨地离开了平林畈。

受伤的壮汉浓眉大眼,过度的惊恐与疲累使他的腮帮显得特别凹陷,面肌干燥发白,乌紫的嘴唇裂开几道血痕。

“快!拿水来!”明玉珍向明二招招手。

一个小陶瓷罐递了过来。明玉珍单膝着地,一手扶着壮汉的头,另一手轻轻倾倒陶罐,清泉一滴滴润进了壮汉的口中。

壮汉蠕动着下嘴唇,发出轻声的呻吟。

“壮士,你得救了!”

壮汉张张嘴,喉结上下滚动着,头微微攒动了一下。

“壮士,快醒来!”

这声音唤回了一个在死亡线上频临飘逝的灵魂。又过了一会,壮汉的喉头很响地咕噜噜鼓动了几下,忽地睁开眼,茫然环顾四周,眼里亮光闪了一闪,随即又暗淡下去。

明玉珍举起右手,单掌挥了挥,示意弟兄们不要再喊叫。

壮汉眉头再次扯动了一下,呻吟一声后,痛快地轻舒一口长气,眼睛慢慢地睁开放大,突然发现周围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小声疑问道:“我这是在哪里了?”

“壮士,你命大如天,老天爷保佑你到了我们平林。”明玉珍回答道。

“壮士,是这帮弟兄抢回了你的生命!”吴友仁大大咧咧地叫嚷道。

壮汉盯着明玉珍,又偏过头来望望咧嘴憨笑的张文柄、明二等弟兄,眼睛一点点睁大,但灵魂仿佛仍徘徊在另一个世界:“我真的没死?”

“你活得好好的!这个世界还等着你要干好多事呢!你怎么会死呢!”明玉珍苦笑一下,带点调侃地说。

壮汉复又闭上眼,眼球在薄薄的眼睑下,悄然波动了一会,然后猛地睁开眼,仿佛从冥冥的阴间回归现实中来。他蓦地站起,双拳一抱,跪下便拜:“感谢英雄们搭救,又给了小人万胜第二次生命,请恩人们接受我一拜!”

“壮士请起!”明玉珍慌忙扶起壮汉,“恕我直问壮士,为何落到如此地步?”

“说来话长,小人本是黄陂人氏,靠打鱼为生。无奈蒙古贵族霸占水面,掠去渔船,我只好混迹四方,靠卖苦力为生。谁知流浪到钟祥时,横遭官兵侮辱。小人忍无可忍,挥拳打伤那些恶人,抢马逃生,又遭官兵汹汹追赶。若无众英雄见义勇为,小人哪还有这条贱命,只能孤魂游荡野外了。”

“我们同为元鞑子欺压之贱民,相助相救乃情理之中。”明玉珍说道,“壮士一路颠簸,元气大损,伤病犹存,何不留下几日,小憩身子,再议去处如何?”

“对,壮士在我们这儿养好伤病,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到时候咱哥们儿一起找那些龟儿们算账!”张文柄挥舞着长鞭说道。

“不了,小人无颜再打扰弟兄们。我已习惯了浪迹天涯,四海为家。前路漫漫,来日方长,英雄救命之恩小人永志不忘,日后定当厚报!”

明玉珍知道此人挽留不住,不禁生出无限感慨与恋恋不舍的样子,只得送壮士马一匹,干粮、饮水若干,与弟兄们相伴着,送他走上了古老的驿道。

“后会有期!”壮士欲步又止。

“壮士保重!”明玉珍与众弟兄抱拳相送。

“唉!大哥,此壮士可是难得人才,你……”吴友仁又急又恼地跺着脚。

“英雄志在四方,不可强留。”明玉珍胸怀坦荡地言道。

白云悠悠,清风阵阵。古驿道上阳光闪烁。

壮士的身影一点点远去,一点点变小,最后隐进远处的丛山之中了。

[镜头闪回]明玉珍回想刚才发生的一幕幕情景,一种深深的忧郁感,久久徘徊在他的心头,也大写在他的脸上……

4、青林山上  日/外字幕加画面:这是万胜被救走后的第四天。

清晨,明玉珍来到青林山上考察地形。他刚登上山顶,只见明二旋风般地卷上山来,气喘吁吁地报告:

“大哥,不好了!……”

明玉珍点点头:“我知道了!”

“大哥,”明二瞪着大眼,“你知道啥事?”

“官兵登山闯寨了,我知道他们迟早会来的。”明玉珍踱了几步,“是福是祸免不了,这帮鞑子是不会放过我们的。”

“大哥,你得想办法对付呀!”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恶狼入宅,如果不想法子惩治,自会伤人害命。”明玉珍对明二一劈手掌,“吩咐卡子上的弟兄们,小心隐蔽,不得露面,让‘客人’上山来。”

只见明玉珍盘膝而坐,双手合十,仰头望天。明二甚是不解,急声叫道:

“大哥,那龟孙子已登上崎牛岩了!”

“好!”明玉珍跳起来,凑近明二身边,轻声计划一番,乐得明二只点头,蹦蹦跳跳隐进山林中去了。

5、 日/外不一会,几个弟兄抬来一面大鼓,置山边大石上。明玉珍勒勒腰带,攥紧鼓槌,双臂扬起,在空中停留片刻,突然击下:

“咚咚咚!”

山峰抖动,鼓声回荡,久久不息。

紧接着,青山寺旁、白陵寨上、栎树丛中、山寨垛口,响起几十面大鼓的合声。只见鼓槌上下起舞,红绸翻飞,鼓槌落下,如怒涛拍岸,似惊雷震天。鼓声咚咚,时而急如暴雨,时而旋似狂风。

[画外音]平林的后生们把太多太重的怨恨,集中在鼓槌上,把无穷的力量聚拢在肌肉饱满的双臂上。擂!狠劲地擂!山在抖,地在摇,愤怒的平林,行将掀起一场旷世的暴风骤雨。……

6、青林山上  日/外树影参差,山道上,两个身壮如牛的元军官兵正弯腰朝上爬行。

[画外音]爬在前面的那个敞开胸襟的官兵正是前不久带头追赶万胜的哈林校卒。前几天追赶那个壮汉,被明玉珍的人马戏弄了一番,满腔怒火无处发泄,此次是来侦察明玉珍及其弟兄们的动向,摸清底细后,再大兵出击,斩草除根!

怎奈山高岩陡路窄,刺棘丛生。二人鬼鬼祟祟地,好不容易爬上山半腰,气咻咻如同干旱的癞哈蟆。哈林刚刚小心翼翼地绕开一块岩石,迎面一枝横挑的竹条狠劲地弹抽了哈林一下,疼得他捂住脸,裂嘴抽气。他狠劲地把竹条推开,只听哎哟一声,后面正伸头张望的身格短短的矮个子官兵大叫着:“咱腿上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然后爹哟娘哟叫着疼。哈林急得搓手又跺脚,压低声音说:“别嚷嚷,妈的,怕人听不着?”

“咝咝咝——”一条长长的“乌蛇鞭”飞窜而过,吓得二人忙缩了缩头,趴在地上大气不敢出一口。过了好一会儿,见山上没有一点动静,二人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哈林低声问:“还疼不疼?”

矮个子官兵答道:“魂都吓掉了,疼个屁……哎哟,怎么又疼起来了!”

“不要叫唤,这样会坏事的!”哈林低声警告道。

二人猫着腰,黄鼠狼般贼溜溜地转动着眼珠,上下探望一阵,继续朝山上爬去。越走越窄的山路,光滑得如羊肠子。小路左转右拐,只见两边是黑黝黝的山崖,崖下深不见底。阵阵凉气袭来,叫人不寒而栗。前面又耸起一叠怪石,如刀,似剑,时不时将小路拦腰斩断。

快接近山顶时,一块突出的岩石挡住去路。岩石峥嵘可怖,斜立头顶,好象随时就会坍塌。二人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

7、青林山上  天色渐黑/外   月亮在淡淡的云朵里慢慢飘游着,青林山静得只能听到风响与自己的心跳声。两个官兵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疑惑。正思忖间,头顶上轰然响起一阵鼓声,紧接着四面八方咚咚咚的鼓声一阵比一阵紧,仿佛千军万马从头顶狂卷而来,好似旌旗在飞卷,刀剑在舞动,勇士在呐喊,铁蹄在奔腾……

哈林的额头上渗出密密的冷汗,双腿不由自主地筛起糠来。只听咕嗵嗵一阵响声,两个人象绕在一起被击断腰肢的毒蛇,哗啦啦地滚下了山崖……

是夜,青林山中响起了一阵阵山歌声:

你说希奇不希奇

你说古怪不古怪

震天动地鼓声响

惊得元兵痴又呆

两军决战不对阵

官兵不打也自败

哈哈哈,官兵不打也自败

元鞑子,真悲哀

平林人,好痛快……

[画外音]明玉珍击鼓退敌的故事,随着这山里的民谣,流传久远。

8、十九山  日/外

字幕:翌日。

平林镇东南方向,高插云天的十九山,岩陡石峭,雾气蒙蒙。

十九山下,在一片翠竹摇曳的山凹里,一群元军正凶神恶煞般,从一间破茅棚内拖出一个老者。老者破旧的衣衫翻卷,裸露着骨瘦如柴的胸脯,一条裤腿撕破半截,另一条裤腿撕裂至大腿根,腿上遍布紫黑色的鞭伤。茅棚内还有一个着红色衣裙的小女子,正拚命挣脱了官兵的手,扑向老者。

“啪——!”一个皮肤黑炭似的官兵扬起一鞭,小女子象被一支无形的手猛地推搡了一下,身子旋转几圈,骤然跌倒在地。

“金枝--!”老者悲怆地呼叫着。

“爹爹--!”小女子在地上挣扎。

元军官兵们狞笑着……

“哪来的贼人!竟敢在光天化日下为非作歹!”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大喝,明玉珍从对面山崖急奔而来,怒目而视,立在了官兵面前,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黑炭官兵见有人拦道,二话不说,随手一鞭猛抽来人。没想到鞭梢被明玉珍顺指一挽,再使劲一拉,那大鞭反被明玉珍夺在了手中。黑炭官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夺不回长鞭。其他官兵见状,扔下老者,舞刀挥枪,拉开架式,扑将上来。

明玉珍轻蔑地哼了一声,右臂一扬,长鞭一甩,先把黑炭官兵拦腰紧缠在鞭绳中。再往反方向一挥臂,只见黑炭官兵“嗖”地冲上天,在半空中滚了几滚,头盔飞离,光秃秃的脑袋象一个皮球,直直撞向一堆草丛中。

正准备行动的一拨官兵一见明玉珍武功高强的那架式,呆在原地大眼瞪小眼,不知是进还是退。黑脸官兵挣扎着站起来,醉汉般摇摇晃晃,分不清东南西北,好一会才看清面前立着个如此神勇的年轻人。想不到身高马大的自己竟栽在一个无名小辈之手,实在是恼羞成怒,便抄起腰刀,大叫一声,不顾一切地冲了过来。

黑炭官兵只冲了两步,腿象被什么东西突然拴住般动弹不得。只见明玉珍脚尖一挑,地上一根碗口粗的木棒飞上手中,右手竖掌一削,木棒从中折断,“嚓嚓--!”木棒又从中折断,一截木棒带一股寒风,飞过来,稳稳地插在黑炭官兵脚前的泥土中。

“你……你,真是吃了豹子胆,敢与我官军相斗!”

明玉珍扬扬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本人脾气,也是该作之事!”

“难怪有如此功夫,没想到是平林屯长,冒犯!冒犯!”官兵中有一人似乎早闻平林屯长明玉珍大名,站出来不卑不亢地说:“有一点容下官向明屯长讲清:一户一丁,可是当朝国法,你、我都不能违抗啦!”

[画外音]元之法律,苛刻残虐,一户一丁,十户一排,百户一弹,但达官贵人常在里面作些“文章”――寻找替身,因此真正受苦役的还是贫民百姓。

明玉珍扶起老者,老者如风中残叶,站立不稳,难吐言语;那小女子额头上渗着血斑,凄然叫一声:“爹爹!”父女俩搂抱着痛哭一场。

“小姑娘,莫要过于悲伤,请问你家男儿壮丁呢?”明玉珍问道。

“奴家无兄无长,父女相依为命,为避兵役,东躲西藏。刚才官兵强拉家父抵丁,可怜我老父已年过五十,正是风烛残年啊……”

“原来如此!”明玉珍深叹一口气,对黑脸官兵道:“冒犯你了,官人。此老者年迈体衰,难道还要他去骑马跨枪,冲锋陷阵吗?”

“平林屯长,我看你还是少管闲事为好,下官只是奉令行事,实出于无奈。”黑脸官兵脸一沉,朝部下挥挥手:“妈的,都成瘟鸡了,还不快把人带走!”

“爹爹!……”那女子放声痛哭。

“且慢!”明玉珍阻拦道:“既然官人们是奉公行事,那我这个屯长只有代表老人去走一趟了!”

“这个……”一个官兵犹豫不决。

“少罗唆!我们要交差,快走吧!”黑脸官兵怒气未消地说道。

明玉珍随官兵走了几步,旋即又转过身来,掏出一些碎银子,塞进了小女子手中:“老人受了惊吓与鞭伤,急需治疗,小姑娘去请个草药医生看看吧!”

小女子道了一声谢后,便低头抽泣。

官兵们带着明玉珍向随州城走去。

沿着古驿道走了很远、很远,当明玉珍回过头来,看见那片山凹地的茅草棚前,一个粉红色的小身影在向自己频频挥手致意。

9、随州城  日/外

随州城里,元军营盘中。

黑脸官兵向一个将领模样的人汇报了此行的情况后,由不得明玉珍陈述分辨,一套元军士兵服,外加一柄长枪丢来,他被强行拉去当了一个步卒。

[画外音]转眼间过去了一个多月,在那些蒙古族官兵的严密监视之中,明玉珍浑身纵有千般本领,也如同“虎落平川被犬欺”一般,难以施展抱负。

在此期间,毛毛细雨下个不停,随州城充溢着令人窒息的气氛。对母亲的牵挂,对父亲的思念(父母的身影时时出现在明玉珍的脑荧里)使他倍感焦愁、落寞。

正当明玉珍身困军营,恨不得舞刀挥枪杀出随州城时,一个平林来的老乡,带给他一个不幸的消息,让他大惊失色,痛哭流涕。

祸事来了挡也挡不住。欲知何故,请观下集。

(画外音):“此刻明学文真正担心的是官兵发现灯盏,要知道,元军进平林后有规定:夜里点燃灯盏是要砍头的呀!”

“哈哈!原来正在接生小蛮子,老子正想看看汉人是如何生崽子的!都进去开开眼界!”领头的官兵发号施令了。

“官爷,求求你们……”

“哇哇……!”一声婴儿的惊哭,如金石敲响,在庭院上空久久回旋。

这黄钟大吕般充满强烈生命欲望的哭声,打破了夜的静谧。也许是这稚儿洪亮的嗓门,唤醒了那些没有泯灭贻尽的人性。准备大闹一场的官兵,停住了脚步,互相张望,恶笑一阵后,狠狠抽了明学文几鞭,都拥出门去了。

又一阵马蹄声狂泻而去,如泛滥成灾的洪水退潮了。

5、夜/内

“恭喜老爷,是个相公!”接生婆如释重负,喜滋滋说道。

明学文抹抹脸上的血迹,如同走过遥远路途的旅人,疲惫得说不出话来。

经过痛苦折磨,刚刚分娩的赵氏,尽管疲倦至极,但苍白的脸上洋溢着初为人母的惊喜和温柔的幸福感。她轻轻摩挲着襁褓中的婴儿,小心翼翼如同抚摸一件易碎的瓷器宝贝,回头望望男人:“老爷,该给相公起个官名呀!”

明学文望着喜形于色,但鬓发凌乱的爱妻,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氏只顾低头凝视自己刚出生的宝贝婴儿,细瞅不够:“我看,就叫玉珍吧!”

明学文抬头望天,刚才还是云霾满天,此刻阴霾早已缕缕消散。一轮半圆的月亮,高高挂在天井上,想必早已窥视了这个农家小院所发生的生与死、喜与乐的斗争。

(画外音):他明白爱妻的意思,希望自己的新生儿能够过上日月一般光明、玉一样珍贵的好日子。每一个作父母的在给后代取名之时,都会想得十分遥远,寄托对未来殷殷之期望,祈求上天赐予幸福与平安,庄重虔诚的神态溢于言表。尽管明学文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艰难,加之一年后明二的出生,给本来十分清贫的家庭又增添了一分重担。

画外音加跳动画面):明玉珍正在一天天长大。自古道:“知子者莫过于父。”明学文发现长子玉珍有着与众不同的爱好,一是酷爱骑射,二是痴迷诗书。安分守己的他变卖了祖上留下来的金银手饰,送明玉珍上古城畈老秀才刘大儒开办的私塾。私塾设在一间旧祠堂里,因是穷秀才办学,学费很低,念一年的书,只交二百斤谷子,到冬至的时候,再请老秀才刘大儒吃一顿炖猪蹄子、大米饭,也就应付过去了。

6/外

开学前一天的清早,天下着麻麻小雨,赵氏也起得格外早,她备好斗笠、蓑衣,叫他们父子俩穿戴好后,又备了一份薄礼带上,催他们早点出门到刘大儒家里去拜见先生。于是,明学文牵着明玉珍恭恭敬敬地叩开了老秀才的大门。

老秀才见明玉珍这孩子生得五官清秀,且目有双瞳、气度不凡,顿时喜欢起来,立即把他召到身边攀谈,并有心出了一副对子,想试试他的才气。

此时明玉珍已御下雨具,斗笠上滴下的几点雨水落在肩上,老秀才见景生情,立即出了一上联:



细伢进门,细雨肩头滴

说完便朝明玉珍看看,意思是让他应对。明玉珍稍一思索,立即朗声对道:

青林起雾,青云足下生

“好!”老秀才惊呀不已。他望望门外雾气濛濛的青林山,惊叹这孩子竟能随机应对,在心中暗自评价老秀才画外音):这是一幅很切景的对联,囊括眼前之景入联,而且对语又很有志气,得之不易!

(画外音):明玉珍七岁就能对对子,而且一鸣惊人。他出众的才智在平林一带传为美谈,使他在家乡远近小有名气,于是周围乡村凡有什么婚丧嫁娶之类的事情,人们都会找上门来,请他帮忙编写对子。

明玉珍十岁那一年,古城畈东的花屋湾有一个姓陈的财主要娶小妾,便请明玉珍给写喜联,明玉珍为他写的是(字幕):

珠帘日影重辉夜

华室花香两度春

他刚写罢此联,又忙为另一户丧家写挽联。喜联与挽联放在一处,等墨迹风干。也是不巧,此时陈财主派人来取喜联,明玉珍被同窗叫出去玩耍去了,来人不愿久等,就问玉珍的母亲赵氏哪一副是为陈财主写的,赵氏不识字,迟疑了一会,就顺手指了指摊在桌上的对联说:“你自己拿吧!”

不想派来取对联的那人也不识字,而且还有一点傻头傻脑的样子,他胡乱动手拿了一副八个字的对联就走,匆匆忙忙回去就往门上贴,岂不知他拿走的一副是挽联,上面写的是:

绣阁花残悲随鹤泪

妆台月冷梦觉鹃啼

此时,喜纳娇妾的陈财主背着双手,踱着八字步,喜滋滋地走来了,他一看这副挽联,就拉长了老脸吼叫了起来:

“明玉珍这小子好歹毒,老夫要喜联他却写丧联,这不是故意损人名声、毁人家庭吗?”  盛怒之下,陈财主派了几个家丁到明家闹事,又是上房掀屋瓦,又是进室砸铁锅,把小孩子明玉珍也打得鼻青脸肿,任凭明学文与赵氏怎样解释,陈财主还是不依不饶。后来,古城畈颇有威望的三位老人出来调解,明家陪了陈财主一石大米,此事才算了结。

(画外音):这个事件给明玉珍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文人受欺的状况,使他产生了练功习武的愿望。可谁能给他教授武术呢?说来也是有缘。明玉珍有一位远房舅舅,就在平林城里给元朝基层官员“千户”当马夫。

(镜头推进):这个马夫舅舅生得浓眉大眼,虎背熊腰,擅长武功。在“千户”不骑马的时候,他就把马牵来带着明玉珍到玉沙河边蹓放、牧草。玉珍虽只十岁,但胆子较大,不怕摔跤。马夫舅舅尝试着把他抱上马背,他十分好奇地骑在马上,并不感到颠簸。他摇晃着身子,仿佛天生就有骑马的本事。

马夫舅舅拉着缰绳,小心翼翼地看护外甥。

望着胯下训服的枣红马,明玉珍自鸣得意地嬉笑着。

7/玉沙河边

亮闪闪的玉沙河。蓝天白云下,一大片良田变成牧马场,一眼望去,碧葱葱、绿油油,好似一片绿色的大毡毯。枣红马甩着尾巴悠闲地啃着青草。只见明玉珍翻身下马来给他抓痒痒。枣红马仿佛也有灵性,不时训善地望着这个小骑手,伸出宽大的舌头,舔舔玉珍的鼻尖,好生亲昵!

马夫舅舅敲火石引燃纸捻,美美地吸着旱烟。一锅烟吸完,他敲掉了烟灰,慢慢地站了起来,走到枣红马前。突然,马夫舅舅变得非常灵活,敏捷,他一个纵身,跃上马背两腿一夹,缰绳一抖,枣红马昂首长嘶一声,象利箭一样奋蹄飞奔起来。马夫舅舅骑术惊人,他骑在枣红马上,沿着玉沙河边,飞驰了一袋烟功夫,翻身下马,又扶着明玉珍教授骑术。

不久,马夫舅舅又象变戏法似的,拿来一副弓和箭,十分耐心地教授明玉珍在马背上张弓搭箭,在河滩丛林草莽间射野鸡、野兔。

(画外音):马夫舅舅名叫赵三炮,他生性刚直,仗义勇为,是那种“眼里容不得一粒砂子”的硬汉子。为此,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8、日/平林城

这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平林城里耍龙灯、舞狮子、玩彩船,人山人海,很是热闹。在观赏的人群中,有一个少妇颇有姿色,她身材苗条,风姿绰约,楚楚动人,被“千户”盯上了,他色眯眯地尾随着那个少妇,但自己肥大的身躯行动迟缓,在人群中难以前行,于是命令身边的马夫赵三炮赶紧上前,动手把少妇抱回府中,想独自享用一番。

谁知这赵三炮“阳奉阴违”,他向少妇暗暗使着眼色,少妇在人海中象游鱼一样消失了,“千户”迁怒于他,伺机报复,几天后,“千户”谎称家中一个金香炉被盗,栽脏于彭三炮;赵三炮哪能背上这样的黑锅,当场与“千户”发生冲突,动起武来,一拳将“千户”打翻在地,“千户”大叫一声,早已埋伏好的几个保镖冲了上来,把赵三炮五花大绑了起来,关进了古城大牢。

明玉珍的家离古城大牢不远,只隔着十几间屋。大牢的高墙和这一片屋顶是相连的。当时正值春荒、田里青黄不接,不少农户每天只吃一顿饭。尽管自己家里人都饿得饥肠辘辘,明学文还是吩咐赵氏每天准备一钵红薯糠面粥,作为赵三炮的牢饭。

每天中午,当明玉珍拎着竹篓,用一团棉絮捂着土钵子,向黑洞洞的古城大牢送去时,老远就能看见一个又高又黑的人影站在铁栅栏前,那是瘦骨嶙峋的舅舅正盼望着自己的到来。每次当明玉珍托着竹篓高举过头把牢饭交给他的时候,他弯腰从铁栅栏后伸出双后,一手颤抖抖地接过饭钵,一手颤抖抖地亲抚着明玉珍的头发。他总爱悄悄地对孩子说:“元鞑子胡作非为,定会恶有恶报!将来你长大了一定要闯江湖,翻大浪,倡正义,斩恶魔!”

9、夜/平林

转眼已到夏天。有一夜,风声大作,暴雨倾盆,突然,明学文家的木门发出一阵沉闷的响声,老明侧起耳朵警觉地在风雨声中谛听,仿佛有预感似的,他快步冲去开了门,突然,一个人影闯了进来,在刺眼的闪电白光中,出现了浑身湿淋淋的赵三炮,他身着木枷径直冲进了堂屋,胸肺一起一伏,剧烈地喘着粗气。原来,乘着风雨大作,古城大牢里的囚犯们集体越狱,“千户”获悉情况,马上派兵追赶,赵三炮在风雨声中躲进了城隍庙,半夜时分,他在暴风雨中磕磕拌拌地悄悄摸到明家避难。

对赵三炮的越牢逃来,明家又喜又忧。随即,在风声雨声雷鸣声中,明学文找来一把大锯,明玉珍在下手帮忙,机敏的父子二人三下五除二地锯断了木枷。赵氏赶紧拿出一套干净的衣服帮兄弟换下湿辘辘的囚衣,明玉珍烧好一碗热姜茶端来,让舅舅压压惊。

10、日/平林

第二天风雨过后,天气转晴,明学文吩咐赵氏象平常一样,做好一钵子红薯糠面糊糊,照样让明玉珍送到古城大牢里去,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千户”疑虑的眼光,在明玉珍脸上扫来扫去,明玉珍显得异常沉着。“千户”仍然疑团重重,因为几个月来明玉珍天天送牢饭,他怀疑明家与赵三炮有瓜葛,便派人到明宅搜查了几次,但也没找到什么证据。

赵三炮的木枷、囚衣被明氏父子一把火烧成了灰烬,又让明玉珍把灰烬扔进玉沙河里冲走了,这一切做得是那么干净利索;而那个马夫舅舅呢?他躲在屋顶流水沟里,好在他平时人缘不错,无论他爬到哪户人家的屋顶,人们不但不告发,反而递上一些烤红薯,烧苞谷棒等给他充饥。

(画外音加画面):后来,马夫舅舅远走高飞了。他在离开古城畈时,依依不舍地抚摸着明玉珍的头说:“孩子,这元鞑子倒行逆施,天人不容,元朝江山不会长久,改天换地的大事业,要看你们这一代了!”

(镜头跳跃)日月如梭,光阴易逝。随着一年年春夏秋冬的更替,明玉珍在家乡杨柳飞扬,梅花绽放中长成一个英俊的小伙,他热心快肠、讲义气、重友情、乐于助人;擅剑术、懂诗书、精于骑射。渐渐成为平林一方人人皆知的英雄豪杰……

(镜头闪回)明玉珍从遥远的记忆中又回到严酷的现实中来。

第32集 英年早逝

画外音加画面:自从明玉珍就任大夏国皇帝之后,人们发现,皇宫寝室里的灯光,夜夜都亮到很晚才熄灭。灯光下,一个不知疲倦的身影在忙碌:处理各郡州县上奏的文件,草写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各种文告。有时,他也与戴寿、刘桢、张文柄、万胜等人彻夜磋商军政要务。

夏国初建,百业待兴。等待明玉珍及其大臣们要干的事太多了。

一道道圣谕自皇宫发出(画面上交替出现楷书在宣纸上的各种诏令):

有关没收元朝官僚的放牧地、还田于民、屯田养军的诏令;

有关设置路、府州、县三级制,府设刺史、州设太守、县置县令的诏令;

有关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科进士,在四川八道举行乡试、选拔人才的诏令;

有关重新铸造钱币、发行“天统通宝”、“天统元宝”小平钱的诏令;

…………

“大夏国为了发展军事力量,解救更多的贫苦大众于水火,于1363年(天统元年)春,开始南征。”

1、日/渝州

皇宫外的校场上,一队队威武雄壮的士兵荷枪持剑,肃然而立。

明玉珍站立在高高的点将台上,命万胜、邹兴、芝麻李共带兵十一万,进军南下,兵分三路:一路由万胜率领,从四川叙府、界首,经乌撒向滇东马龙一带进军;一路由邹兴率领从建昌进取滇西;一路由芝麻李率领从八番(今贵阳)入云南。

画外音:这个芝麻李,又名李二,浙江萧山县人,红巾军早期发起人之一。曾与赵均用、彭早住等人奇袭元军,智取徐州,震动京城。元顺帝派丞相脱脱亲自率重兵围攻徐州,芝麻李等与元军激战数日,终因寡不敌众,最后杀开一条血路,辗转数千里,投奔明玉珍而来,继续与官军开展你死我活的战斗。

大军誓师之后,旌旗蔽天,浩浩荡荡地开拔了……

随后明玉珍又命姜珏任奉天征虏大将军,驻守夷陵(今湖北宜昌),作好进取陈友谅的准备,并就地屯种置仓,以赡军用。

单说万胜率领一万红巾军将士,离开渝州之后,经叙府、界首到乌撒(今贵州威宁),打了第一场大仗。

1、/乌撒

   乌撒城里驻有近万人的元军部队。这些元军平日里忙于抢劫,对老百姓凶如猛虎,但真正打起仗来,却毫无战斗力可言。

攻城战斗一打响,万胜军个个勇往直前,奋不顾身,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攻势锐不可挡。开战不到一个时辰,守城元军哪里受得了红巾军的这般凶猛打击,临阵纷纷溃逃,守城主将朵儿班不花被乱箭射死。

由乌撒向马隆州(今云南马龙县)进军的速度非常迅捷,红巾军几乎没有遇到一次象样的阻击,仅几日工夫,万胜已在马隆城外扎下营寨,随即命令士兵挖灶埋锅,准备晚餐。

画外音加画面:马隆州城乃一军事重镇,素有云南中庆(今昆明)东大门之称。城内守军一万二千多人,统帅大火帖木儿是一位久经战阵的老将。他当即招来左右偏将说道:“这红巾匪贼从四川渝州一路奔来,千里行军本已疲惫,况且还攻城掠地,耗精费神,今夜必定疲乏。我军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何不今夜偷袭敌营?”

“将军可要慎重行事!”一偏将进言道,“久闻这红匪头目万胜作战凶猛、智勇双全。我们是否观察观察他的动向后,再稳妥行事?”

此时有探马来报:“红巾贼营寨中已生起多处篝火,不少士兵在饮酒猜拳。听说万胜已下令,今夜举行欢庆出征大胜的宴会。”

“哈哈,天助我也!”元将大火帖木儿仰天长笑,随即向左右偏将耳语,“今夜子时,你俩各领兵四千,偷袭红匪营地!”

子夜时分,万籁俱寂。天空阴云密布,象锅底一般漆黑。马隆城东西城门悄然打开,大火帖木儿命左右二偏将分兵出城,自己也带四千步卒,从三面围袭万胜军营。他志在必得,仿佛稳操胜券。

三股元军向万胜军营寨慢慢靠近了。大火帖木儿命熟悉敌情的一个探马引路,直扑红巾军统帅中帐,擒贼先擒王,他们想先擒住万胜。

红巾军统帅中帐内,一盏马灯散发着昏黄的光,一个人影在灯后隐约可见。大火帖木儿见此情景,按捺不住狂喜的心情。近了,近了……他们蹑手蹑脚地向中帐轻挪步子。

“帖木儿将军,可要小心呀,怎么连个哨兵也不见呢?”一位亲信见势头不对,忙附在他耳边,小声提醒他。

“别要疑神疑鬼的,你们快给我冲进去,抓住灯下那个人,要活的!”

亲兵们顾不得多想了,众人一跃而起,冲入中帐内。为抢头功,一个亲兵甩出套马索,想最先擒住敌猷。待他上前一摸,立即惊叫:“将军,我们中计了!这是一套挂在幕帐上的衣甲!”

“快撤!”大火帖木儿慌忙下令撤军。此时,只听一声嘹亮的号角响彻夜空,骤然喊杀声四起。利箭象蝗虫般从四面八方射来,元军霎时倒下一大排,痛苦呻吟声响成一片。大火帖木儿带着亲兵左挡右冲,见人就杀。由于天太黑,伸手不见五指,难分敌我。待格杀了一个多时辰后,大火帖木儿的一位偏将在黑暗中听出了自己的主子熟悉的声息,突然大喊:“将军!快快住手,我们杀的都是自己的人哪!”

大火帖木儿连呼上当,命部下火速回城。待元军奔到东城门不远处,忽见城楼上灯火通明。一面绣着万字的军旗在城头桅杆上猎猎作响。大火帖木儿见势不妙,令残部向中庆方向撤去,但为时已晚。只听三声炮响,红巾军从四面八方杀来。大火帖木儿已步入万胜设计好的埋伏圈。箭矢、梭标倾盆大雨般向元军迎头泼来,鬼哭狼嚎声响成一片。红巾军人马铺天盖地掩杀过来,元军丢盔弃甲,死伤无数,横七竖八的尸体堆满郊野。大火帖木儿只带了少量亲兵侥幸突围,象落水狗般,垂头丧气地逃向中庆了。

画外音:这一仗,使万胜在滇东一带名气大振。且听参加过这场战斗的两个红巾军士兵的感慨:“万将军早料到元军那一夜会偷营,老谋深算的大火帖木儿果然上勾了!”

“打仗光靠死杀硬拼、斗狠莽撞是不行的,还需要精通用兵之道,需要随机应变、机警多智--我们的万将军可称为‘小诸葛’了!”

红巾军自四川出发后,途经贵州、云南数十州县,不烧杀,不抢掠,不扰民,与元军的暴虐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万胜严格遵守明玉珍的指示,沿途秋毫无犯,社会安定,受到云、贵两省不少百姓的支持,出现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自愿出钱出力,支援运输,提供给养的热烈动人场面。

2、/云南

 画外音加画面: 1363年2月8日,万胜率红巾军由元朝的驿路直抵滇池,屯兵金马山。可惜当时由邹兴、芝麻李率领的两路红巾军沿途血战受阻,没有按约至此会兵。致使万胜孤军奋战,深入千里,兵力单弱,不能继续向前乘胜推进。

中庆城守将梁王孛罗、云南省廉访司官卜答木儿慑于红巾军的威名,已先两日出走,逃向威楚(今云南楚雄)去了。万胜遣使四方告谕招安,继日降者络绎不绝。转眼已到初夏四月,梁王孛罗派傅官丁一德赴大都告急,领来一支援军。大理第九世总管殷功也派来一支援军,加上梁王孛罗的残余军队,这三支反动的武装势力,组成联军共同攻打万胜。与红巾军大战于关滩江。双方死伤各以千计,万胜入滇以来,第一次遇到了强有力的抵抗,他随即命令部下鸣锣收兵。

大理总管殷功与梁王孛罗连战几日,疲惫不堪,见红巾军停战,也忙命左右收整部队,准备憩息。士兵们一听说休息,紧绷的神经马上松弛下来,纷纷放下刀枪,打呵欠的,伸懒腰的,躺在草地上伸展四肢的,在小河中游泳洗浴的……好一幅休闲图!正在此时,只听喊杀声震耳欲聋,红巾军战士猛杀回马枪。元军一片惊慌失措,纷纷躲避退让,滚的滚,爬的爬,哭妈叫娘,狼狈之极。红巾军战士宛若生龙活虎,个个骠悍勇武,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挥刀举枪,一阵猛杀狠戳。不一会工夫,斩获敌人首级无数。元军迅速溃逃而去了。

兵不厌诈,仗无老套。万胜使出的这一招确实厉害。他命令红巾军将士乘胜追击,穷追猛打,这一仗又获大胜。

3、夜/古田寺

夜色苍茫,万胜军屯古田寺。连战连捷的红巾军战士多日没有休整,正当他们想美美地睡上一宿时,半夜时分,熟悉地形地貌的殷功,派人潜入寺内,点火焚寺,然后又纵火焚烧山林。疲劳至极的红巾军将士被突发的大火骤然惊醒,匆匆转移。但风助火威,山林寺庙顿成一片火海。被熊熊大火围困的红巾军死伤不少,当他们撤退下山时,殷功又亲率敌军袭击骚扰,一直尾追至回磴关,方才收兵。

画外音加画面:正当红巾军与元军混战之际,一日,殷功在战间获得明玉珍派遣的特使,此特使携着致万胜的诏令。诏令曰(字幕):

“尔征南务得之,不可轻还。军少粮草,我当添补。”

殷功立即找来文墨高手杨渊海,令其仿效明玉珍书迹,将诏令改成为:

“陇陕元军来犯,尔宜早归。”

伪诏令与真迹相仿,几可以假乱真。殷功又重赏募能,有个名叫陈惠的小卒,愿潜入红巾军营寨中去,设计传书。几日后,这个狡猾的士兵终于大功告成。

当万胜得到诏令后,对此笃信不疑。于是,他命令部下整装待命,准备班师回川。

4、日/渝州

探马报知万胜回渝的消息,明玉珍亲自迎出渝州城郊外十余里。数月未见,义兄义弟格外亲热,四只大手紧紧相握,激情尽在不言中。

画外音加画面:当万胜得知自己收到的诏令是梁王伪造的赝品时,立即下跪向明玉珍叩头请罪。明玉珍赶忙拉起万胜道:“三弟何罪之有?此次南征,你以仅仅一万人的兵力,打击了数倍于我的敌军。打了大大小小十余仗,胜多败少,打出了我红巾军的威风,动摇了元虏在云、贵的要塞、根基,为我大夏国扩展疆域近两千里。功不可没,理当重赏!”

当日,明玉珍在皇宫为万胜设宴接风,文武朝臣争相敬酒献辞。

街头巷尾,蜀人无不夸赞万胜用兵神勇,誉之为当代“小诸葛”。

画外音加画面:登位几年来,明玉珍虽然没有亲自率军南征北战,但他在渝州皇宫中,日夜牵挂出征将士的安危。指挥调遣,运筹帷幄,筹集粮草,补充兵员,处理大夏国的内政外交。千头万绪的事务,都要他亲自动手动脑,常常是通宵达旦地忙碌。看着明玉珍的身子一天天消瘦下来,皇后彭氏不免忧心重重。

初冬来临,朝中文武大臣一连几天不见明玉珍露面,大家得到一个不祥的消息:明玉珍病了!

这天早上,张文柄、吴友仁、廖大庭等人相约来到宫中,见明玉珍的寝室中早已站了几位大臣。戴寿、刘桢、向大享等已请来御医,为明玉珍治疗。大家焦灼不安地望着医生,期望他能手到病除,妙手回春。

明玉珍半靠半坐在床榻上,面色苍白,颧骨突出,两眼下陷。一阵剧烈的咳嗽过后,御医赶紧端来熬好的汤药。彭氏接在手中,用勺儿舀了一点,自己先尝尝烫不烫后,又一勺一勺喂给玉珍口中。

廖大庭盯着明玉珍憔悴的病体,不由悲从中来,禁不住流下泪水,低声说道:“大哥,你不能再过度操劳了!”大庭转过脸去,悄悄拭去泪珠,“想当初,我等兄弟同在随州起事,纵横驰骋湖湘,平定四川,历经千难万险,何等雄壮!大哥的身子是那么强健、威武!怎么一下子就变得骨瘦如柴呢?……大哥呀,你得好好保重呀!”

见廖大庭说得那么动情,在场的文武大臣禁不住眼圈都红了起来。大家的心情都很沉痛,寝室内溢满感伤的气氛。

待服完汤药后,明玉珍强打精神,坐了起来:“弟兄们不必悲伤,我这不是好好的吗?只是前天夜里受了点风寒,近来下腹作胀,有些许咳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弟兄们回去吧,不必担心!”

望着众人陆续离去的背影,明玉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目光凝视着窗外灰色的天空,以及天空下朦胧的山影,不知想了些什么……

5、日/明玉珍皇宫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山城的浓雾渐渐散尽,喜鹊喳喳欢叫,东山的旭日仿佛也露出了一张笑脸。

明玉珍经过御医的精心治疗和短暂的休养,又能上朝来处理军政要务了。文武大臣一个个舒眉展眼,面露喜色。

这天早朝,宗伯刘桢禀报:“吴王朱元璋派来特使想与我夏国结好。特使昨日已到渝州,想求见陛下。”

“这是一桩好事!朱元璋自亳州起事以来,在红巾军中崭露头角,后来居上。近几年攻张士诚,伐陈友谅,乃正义之师。此人非同等闲之辈,而今主动与我交好,正合我意也!”

明玉珍的话刚刚说完,戴寿摇摇头,他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出语惊人:

“我看这个吴王朱元璋,是一直在利用我们!”

“此话怎讲?”明玉珍不解地望着他。

“陛下难道忘了,前几年,他向陈友谅宣战时,也曾派特使来主动与我们交好。其用意是想使陈友谅腹背受敌,怕的是我们与陈友谅重修旧好,联合起来对付他。而今他又向张士诚宣战,集全部兵力东下,后方空虚。我夏国居长江上游,有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他是怕我们乘虚而入,占领他们的老巢建康。他现在使用的是诸葛亮的联吴抗魏的伎俩。听说朱元璋英勇善战,诡计多端,手下勇将如虎,谋士如云。只怕把张士诚收拾了之后,他下一个吞并的目标就是我大夏王朝了。”

“丞相是否过虑了?”明玉珍反驳道,“听说吴王朱元璋为人正直,常常勤俭自勉,仁孝自励,很讲义气。他率领的红巾军将士纪律严明,从不骚扰百姓,也颇得民心。与这种正义之师结盟,将来共同驱逐元虏、兴我中夏,有何不好?”

戴寿苦笑一下,摇头无语了。

刘桢接过话头,认真分析道:“这个朱元璋将来必成大气候!据我所知,此人出身贫寒,因家乡灾荒,衣食无着,而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参加红巾军,因作战勇敢,受义军首领郭子兴赏识,招为女婿。郭死后,朱元璋带领义军发展很快,攻下定远、滁州,占领太平、建康。五年前,被红巾军首领韩林儿封为吴国公。此人智勇双全,胸怀远大,将来与陛下争天下的,非他莫属也!”刘桢停顿了一下,又道,“既然陛下同意与吴王交好,那就应该按礼仪接待吴王的特使--他目前正在宫外等候见驾。”

“好吧!我就出驾会他一面!”明玉珍忙令礼仪官奏乐,穿好了龙袍,戴上了皇冠,亲自迎接吴王特使。

那吴王的特使赶紧下跪,连忙磕头,口呼:“吴王特使孙养浩叩见陛下,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明玉珍忙叫孙养浩平身,随即赐座。

特使双手呈递上吴王来函,明玉珍展视(字幕加念白):

“吴王奉书夏国皇帝。吾自辛卯岁兵起蔡颍,有陈友谅恃其土地之广、甲兵之强,一旦迫区区之境,不得已而应之,三年遂被吾灭。元人本处沙塞,今反居中原,是冠履倒置。足下应时而起,居国上流,区区有长江之险,相为唇齿,协心同力,并复中原。事定之日,各守疆宇。特遣使通好,惟足下图之……

吴王 朱元璋顿首”

明玉珍阅罢来函,甚为欣慰,立即命参政江俨赴建康,与朱元璋通好,并赐良马为礼。

画外音加画面:后来,明玉珍与朱元璋互派信使,书函不断,往通不绝。朱元璋为壮大自己的水师,不久又向明玉珍求大木造兵船。明玉珍立即派人伐木东运,无偿献之。

6、日/明玉珍皇宫后花园

这天散朝之后,明玉珍心情颇佳。他信步来到后花园,老远看见高大的枇杷树下,摆着一个书案。儿子明升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夫人金枝站在儿子身后,指指点点。玉珍悄悄从背后走过去,见书案上摆着《孝经》《论语》等书,儿子正在一笔不苟地临摹书帖。

待明升临摹完一篇字帖后,猛抬头看见玉珍,忙叫:“啊,父皇来了!父皇来了!我正要找你呢!你猜今天是什么日子?”明升一双黑溜溜的眼睛盯住玉珍问道。玉珍茫然无知地看看金枝,摇摇头笑了。

“唉!你长年累月忙于国家军政大事,可把孩子冷落了。今天是升儿的十周岁生日,你难道忘得一干二净?”

金枝带着幽怨的话语,使明玉珍感到愧疚不已。他蹲下身来,把明升搂在怀中,用厚厚的嘴唇亲了一下儿子的前额:“哦,我记起来了,今天是我升儿的生诞之日!”

话音未落,只见明昭兴冲冲地拿着一套精致的小弓箭,跑进花园里来了。明升顿时欢叫起来:“哥哥给我送生日礼物来了,哥哥比父皇还好哩!”他尖尖的童稚嗓音分外可爱。

明昭把一套小弓箭递在明升手中,言道:“父皇的大弓箭升弟拉不动,射不出。我特地请匠人作了这套小弓箭,是估量升弟的力气制作的。来,试试看!”

明升试着拉了拉弓,看了看弓把上的雕花饰纹,爱不释手。

“看哪,阿姨也送礼物来了!”眼尖的明升指着花园大门口,万胜的夫人王氏大步走来了。她送来一套崭新的衣服,让明升试着穿了穿,正合身。接着,丞相戴寿送来了文房四宝和王羲之的书法字帖。明升笑眯眯地向戴伯伯躬身行礼,接过礼品,高兴得只叫唤。

面对着三人送来的不同礼品,金枝有意考问明升:“这三种礼品,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按顺序说来,我想听听!”

明升不假思索地回答:“王羲之的书帖和文房四宝、小弓箭、新衣裳!”

明玉珍见此情景,又是高兴又是担忧:“这孩子最爱文不崇武,怎能塑造健全人生?特别是身处乱世,将来如何自立?……”

“陛下不必多忧。”戴寿言道,“升儿尚小,性格尚未成形,习性可以改变。文武二道,不可偏废。来日方长,长辈们可以引导嘛!”

“升儿喜爱诗书文艺有什么不好?”金枝说话了,她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古书上说:武可安邦,文可治国。打江山靠的是刀枪剑戟,治理江山还得靠笔杆子呢!世事难以预料,说不定将来升儿长大成人时,元虏驱尽、华夏光复,喜逢太平盛世,正需要治理江山的人才呢!”

大人们的议论,让明升听得无所适从。他突然扭转话题,对戴寿说道:“寿伯,感谢你对孩儿的关爱,我想送你一副对联,作为孩儿对长辈的回馈吧。”说罢,他展纸挥毫,写道:

戴日披凤征战

寿民益世操劳

“哦,这还是一副嵌名联,将戴寿伯伯的尊姓大名冠头而嵌。”明玉珍看后评价道。

“上联比较确切,我尚认可。但下联的寿民益世四字,就是溢美之辞了。”戴寿言道,“升儿,能否给你父皇写一副嵌名联?”

明升沉吟一会,挥毫而书一联,联文是:

珍爱四川百姓

玉成六合九州

戴寿细细品赏后,评价道:“上联字字确凿,下联眼光高远!且倒嵌玉珍二字,得之不易啊!”

明玉珍笑道:“此联把我太拔高了,升儿有自吹自擂之嫌!”

戴寿道:“话不能那么说!十岁的孩子,能写出如此联语,本已难得。对升儿要求不能苛刻。既然他送了两副对联给我们,我想还赠一副给升儿。请明公先出上句吧!”

明玉珍稍一思索,脱口而出:

明目清心无俗迹

他接着解释道:“为人要心明眼亮,品德要高尚脱俗。此乃我对升儿的期望也!”

戴寿捋捋长须,应对道:

升堂入座效贤君

对罢,他又接着说道:“这下联是我对升儿的勉励。将来升儿入朝当政,一定要仿效历代圣贤君主,励精图治,富国强民!”

明升说道:“让我把这副嵌名联写下来,作为座右铭,细细品味吧!”于是他挥毫蘸墨,一笔不苟地写下了:

明目清心无俗迹

升堂入座效贤君

品赏再三,明升高兴地说:“这才是我十岁生日的最好礼物啊!”

画外音加画面:此后,明升在金枝的精心培育下,在戴寿、刘桢悉心辅导下,长进很快。他自幼善诗文、喜书画,通《孝经》《论语》。次年举行开科取士,由他廷试,蜀人董壁、庞百里等八人及第,录取进士若干人。明升当场即兴吟成《桂花诗》一首,赠给各进士。诗云:

万物凋残我独芳

花心金栗带微黄

莫言些小难堪玩

露冷风清大地香

可见他年纪虽小,却颇有抱负。这是后话了,暂且不表。

7、夜/明玉珍皇宫

明玉珍病情略有好转,身体稍稍复原,他就不顾大病初愈,坚持每日上朝处理军政要务。夜里也经常忙到二、三更时分才上床休息。

天统四年正月的一天晚上,寒风阵阵骤起,树木落叶纷纷。素有火炉之称的渝州,在刺骨北风的肆掠下,也显得出奇的寒冷。

就在这天夜里,又侵受风寒的明玉珍,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竟一下子吐出了很多血。

(特写镜头):只见明玉珍的前胸,一件缀满补丁的内衣上,浸润着殷红的鲜血……

金枝吓得惊叫一声:“不好!快来人呀!”

御医闻声跑进门来,一看明玉珍脸色苍白,喘哮不止。赶紧施行治疗。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后,明玉珍稍稍平静下来。嘱咐医生不必惊慌,放心治疗。又吩咐金枝把换下来的这件血染的补丁内衣,不要扔了,洗干净后还能再穿……

画外音加画面:连日来,明玉珍浑身上下感到不适:胸闷、气喘、头昏、脑胀,四肢乏力,不思饮食,人越来越瘦弱……。金枝的心情异常沉重。她不止一次地悄悄跪在宫中供奉的弥勒佛前,烧香许愿,祈祷弥勒保佑,让明玉珍闯过这一关,重获健康。

但随着天气一日日寒冷,明玉珍的咳嗽愈来愈剧烈,精神也一天不如一天,饮食益少,更加萎靡不振了。

早春二月,寒气依然凛冽逼人。一直强颜欢笑、侍奉在明玉珍身边的金枝,一颗饱经忧伤的心又悬了起来。

一连昏睡了几天的明玉珍,这夜三更醒来后,他不再象往常那样乐观了。他有气无力地悄悄对金枝说:“难道老天爷真的要我命归黄泉吗?难道我的大限已到吗?”

金枝压抑着自己的悲伤,哽咽着道:“不,不啊!你才36岁,升儿才10岁,我大夏王国建立不久,百废待兴,多少事情等着你去做,没有你,就没有主心骨……,苍天有眼,保佑我夫度过这一劫吧!”

说罢,金枝紧紧地抱着自己的丈夫,她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死神从手中抢走自己最亲爱的人。她把嘴唇轻轻贴在玉珍的耳边,象哄小孩一样悄悄说道:“你不要胡思乱想。天快亮了,赶快睡一会吧!”

明玉珍在妻子的怀抱里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儿。不知不觉中,他发现自己回到了随州,回到了那阔别已久、魂牵梦绕的平林故乡。

8、日/随州

明玉珍骑着一匹棕红色的骏马,在古城畈上驰骋。田野上山歌阵阵,笑语喧哗,他又听到了亲切的随州乡音,心中倍感温馨。

春风得意马蹄急。玉珍扬鞭催马,驰进了古平林城的门楼下,在那条熟悉的青石板巷前,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望着小巷深处,笼罩在朦胧的晨曦中的旧居。旧居门前的老楝子树下,孤伶伶地站着一个弯腰驼背、瘦骨嶙峋的身影。啊,那是母亲,是朝夕苦盼、望儿回归的母亲!

“娘啊!不孝的儿子回家看你来了!”玉珍飞步上前,一头扑在母亲脚下,跪了下来,连磕三个响头,声泪俱下……

听见儿子熟悉的声音,赵老夫人身子一抖,过了好一会,才慢慢地颤声说道:“珍儿?是我的珍儿吗?听村里人说,你在四川当了个什么皇帝?你还记得回家吗!”

赵老夫人伸出满是皱纹、干瘦如枯木的手,轻轻地抚摩着玉珍的额头、眼睑、鼻梁……使玉珍又体味到童年受到的深深的母爱。

“娘啊,儿是被弟兄们撵着鸭子上架--硬逼着当皇帝的呀!我不想当那个破皇帝了,儿要回到娘的身边,服侍照料,日夜相伴,尽尽孝心,不能让娘再孤独寂寞了!”

“儿啊,娘晓得自古忠孝难两全。你还是得出去,带领那班好弟兄,驱逐残暴不仁的元鞑子!当了官,不要作威作福,要多为黎民百姓着想。记住:你是农民的儿子!”

“娘啊!儿自从当上这个破皇帝后,从没有贪图享受、鱼肉百姓。儿还是节衣缩食,勤俭自励。不信,你去四川访一访,好多人都笑话儿是一个草鞋王子,补丁皇帝哩!……”

“好!当官就是不要忘本!”

…………

母子相见,贴心的话儿就象永无止境的潺潺溪流,每个字都沁人肺腑,每句话都亲切感人。不觉日出东山,天已大亮,当明玉珍伸出双手去拥抱母亲时,哪里还见母亲的身影,只有楝子树落叶纷纷的簌簌之声……

明玉珍悲切地深情地号啕大哭:“我的娘呢?娘啊!娘啊!……”

9、日/渝州

一阵寒气从窗缝中挤入寝室,金枝紧紧搂抱着神情恍惚、有些胡言乱语的明玉珍,见他的两个眼角,泪珠如泉水般地涌出。自己也不禁抽泣起来,泪水潸然而下。

次日早上,明玉珍忽然清醒了,他轻轻地哼了几声,睡在隔壁房间里的明升闻声跑了过来:“父皇醒了,孩儿给你请安!”

明玉珍的眼光落在明升胖墩墩的圆脸上,那眼光里感情太丰富:有爱怜、有自责自怨,也有悲悯、伤感……。他轻轻伸出右手,几乎竭尽全力地抚摸明升的脸蛋。明升也会意地把头向明玉珍怀内伸了又伸。

“升儿,今后要少贪玩,多下一些工夫学文习武。要对妈妈孝顺,对哥哥亲近,多听伯伯、叔叔们的指教,记住了吗?”明玉珍显然是在作最后的遗言了。

“嗯!嗯!……”明升不断地点着头,黑溜溜的眼眸子忽闪忽闪的,“父皇又要出征了?你的身子还没有好呀!”因为以往每次出征前,玉珍就是这样叮嘱明升的。加之对玉珍的病情,大人们对他都采取封锁的对策,因此明升以为父亲还要出征呢。

“是的,为父又要出征了!”孩儿尚小,玉珍不想直说,暗示道,“为父这次出征要走很远、很远,时间会很长、很长……”

“父皇,你身体不好,不能走啊!……”明升把头紧紧地贴在明玉珍胸前,一双小手牢牢抓住玉珍的胳膊呜咽起来。

金枝伏下身去,把明升搂在怀中,忍不住也热泪涕流:“升儿莫哭了,父皇还有紧要的事情要办!”

此时,明昭、戴寿、刘桢、张文柄、吴友仁、向大享、廖大庭、夜眼陈、莫仁寿、王氏、张氏兄弟等都齐刷刷地默默地静立在病榻前。随后,万胜、邹兴等也从外地火急地赶回渝州,来到了明玉珍身边。

此前,御医已向大家下达了玉珍的病危通知,要他们抓紧时间处理皇上的临终之事。

明玉珍躺在病榻上,神情显得异常平静。他用眼扫了一下室内的文武大臣,一字一顿地交代道:

“我走后,丧事切戒奢华,一切从简!”

戴寿上前一步,小声问道:“有关社稷大事的指点,是否用文墨草拟陛下之旨意?”

明玉珍沉吟一下,会意地点点头。戴寿立即令人拿来笔墨纸砚,作好书记的准备。

明玉珍清了清喉咙,喘罢一口气之后,口齿清楚地慢声说道:“中原未平,元虏未逐,予志不能遂也!此殆天意。今西蜀险塞,予殁后汝等协力同心左右嗣子,但可自守,切勿妄窥中原,亦不可与各邻国构隙。不然,后事非吾所知也。汝等勉之!”

明玉珍口谕完毕,过了一会,又是一阵剧烈地咳嗽,众人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玉珍突然吐下一大口血后,双眼紧闭,好久没有一点声息。御医上前用手试试他的脉膊和鼻息,又翻开眼皮看了看眼睑,立即脸色大变,无奈地宣布:“皇上驾崩了!”

室内响起一片惊天动地的哭声……

画外音:这一天,是1366年(农历丙午年)二月六日。

明玉珍1329年(农历己巳年)九月九日生于湖北随州。若按虚岁推算,生卒时间跨38个年头;若按实算,则只有36周年又4个月20余天。计在渝州称王二年、称帝四年。一代农民起义英雄,就这样走完了他短暂的、却又光辉壮丽的人生旅程。在他身后,受到众多历史学家的好评……

镜头跳跃:噩耗传开,皇宫内外哀号声声,山城沉浸在一片悲痛的海洋中。

蜀中父老子弟闻讯泪雨滂沱。不少人自动披麻戴孝,焚香烧纸,悼念这位节衣缩食勤政惜民的“补丁”皇帝。……

戴寿书写好明玉珍的遗嘱之后,立即吩咐内府舍人明昭率领御林军看护皇上玉体,维护皇宫治安。随即又与右丞相万胜一起,召来文武大臣,商讨皇上营葬等后事。

宗伯刘桢进言道:“遵周制‘天子死七月而殡’之古礼。窃以为,葬事既不可过早,又不可太草草从事。拟于九月六日正式安葬为好。”

右丞相万胜道:“我等赞成宗伯大人按‘天子死七月入葬’之礼制。但皇上生前信奉明教,崇尚节俭。我提议遵照明教的风俗殓葬,按照皇上遗愿,一切物质从简。”

诸大臣意见统一后,明玉珍遗体于七个月后的九月六日,安葬于渝州江北,谥号“永昌陵”。

画外音:1371年(明洪武四年)元月,朱元璋背弃“驱灭元虏,各守疆宇”的诺言,派大将汤和、廖永忠、傅友德兵分两路,由剑阁、夔门相继攻入四川。夏国幼主明升受皇后彭氏之命,奉表诣投降,朱元璋授明升“归义侯”。次年,朱元璋派海船一只,迁徙明升及其家人抵高丽王都(今韩国开城)安置。

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明玉珍的后代在朝鲜半岛已繁衍至27代,人丁兴旺,其子孙分布在韩国、朝鲜已逾四万人,遍布各行各业及军政界。他们成立了“明氏宗亲会”,在祖国大陆朝祖、投资,架起了中韩、中朝友谊的桥梁。

(镜头由远至近):一架波音客机从天边飞来,降落在重庆机场。由“明氏宗亲会”现任会长明宣植(曾任韩国国会议员、汉城检察长)率领的朝祖团一行二十几人,由机舱沿舷梯逐级步下,随即来到重庆江北区明玉珍墓室(1982年江北上横街重庆织布厂扩建厂房时,发现明玉珍墓)谒拜。他们十分虔诚地目睹自己的祖先作为大夏皇帝简朴的陪葬品:青缎龙袍、黄缎衮龙袍各一件;金银器仅三件:金杯一只仅重56克,银绽两枚各重131克,此系明玉珍攻取沔阳时,徐寿辉所赏赐。

镜头随后又移至湖北省随州市柳林镇青林山北麓的“夏帝明玉珍故里纪念馆”。明氏朝祖团跪拜在明玉珍高大的塑像前。他们烧纸、进香、鸣鞭、祭酒……

画外音加画面:这尊雕塑,为明玉珍在四川重庆称帝时的形象。身材魁伟,体态端庄,情致飘逸,眉宇间扬溢着一股威风凛凛的英武气慨,眼神中却流露出一种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剧终

剧本只显示一部份,您要注册登陆后才能阅读全部公开的剧本内容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下载附件 加入购物车
上一篇: 33集电视连续剧《嘉峪关》
下一篇: 电视文学剧本 《京华才女香江泪》

专业定制代写小品、相声、话剧、舞台剧、戏曲、音乐剧、情景剧、快板、三句半、哑剧、双簧、诗朗诵、演讲稿、微电影、动画等各类剧本。联系电话:13979226936    QQ:652117037    公众号:剧本原创

分享
收藏:1
点赞:0
评论:0
确认提交
站内搜索
编剧助手 剧本公众号 剧本APP 剧本客服 代写剧本 购物车
返回顶部